当前位置: 漯河名城网 > 首页 > 轮播图新闻

郾城区:沟渠连通保丰收

小号 默认 大号
2024-11-15 来源:


11月13日,郾城区新店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观摩活动。省农业农村厅、省水利厅等部门和各省辖市的有关负责人,通过实地观摩和聆听郾城区委副书记、区长李占宾的介绍,深入了解郾城区在农村沟渠连通整治工作中取得的成效。


微信图片_20241114182316(2538762)-20241115091303.jpg


记者看到,沟渠纵横交错、护坡坚固。观摩人员时而俯身察看,时而热烈讨论,时而举起相机拍摄这里的每一个亮点。

近年来,郾城区认真按照省、市统一部署,牢固树立“防灾减损就是增产增粮”理念,深入落实“四水同治”战略部署,坚持问题导向,坚持系统思维,针对水利设施建设与农田设施建设“两张皮”问题,倾力做好水系连通和沟渠连通工作,着力编好一个规划,建立一套机制,破解“钱从哪里来、设施怎么管”两大难题,坚持政府引导、高位推动、部门联动、干群参与,快速打响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沟渠整治大会战,已整治“三沟四渠”近500公里,连通干渠、支渠80%以上,实现“灌溉、补源、排涝”能力一体提升。

全面摸底,精心绘制“水利蓝图”。郾城区压实“四级”“五长”责任,扎实开展“上天入地”的全面勘测行动。工作人员运用“实地+无人机+GIS”技术,逐村、逐流域进行地毯式排查,全面摸清了沟渠“家底”。在翔实数据的支撑下,他们广泛征求公众意见,邀请专家把脉问诊,聚焦“水入沟、沟入渠、渠入河”的目标,精准绘制出村、镇、区三级排涝网络图。

创新机制,加快建设。为确保水利建设高效推进,郾城区创新工作机制,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工作指挥部,下设工作专班,明确“属地+部门”职责分工,条块协同作战,凝聚起强大的工作合力。在工程建设中,实行“标准+验收”全程闭环管理,制定详细的“三沟四渠”整治参考操作标准,明确各项技术参数,让施工有章可循,加强质量管控,严格组织验收,树立标杆,开展观摩交流活动,营造出“比学赶超”浓厚氛围,推动水利建设顺利开展。

多元筹资,凝聚合力。统筹政策资金,优化配置乡村振兴衔接资金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等,将分散的资金“攥指成拳”,向水利建设重点倾斜。整合项目资金,充分利用农田水利项目结余资金,优化涉农项目方案,确保沟渠连通项目顺利推进。同时,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引领作用,盘活闲置资产,将收益用于沟渠整治;按照“谁受益、谁出资”原则,动员种粮大户、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出资出力;发动社会捐资,感召返乡创业人员、在外乡贤等回报家乡,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。

建管并重,构建水利管护长效机制。在水利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,郾城区全力构筑常态长效管护机制。为每一条沟渠建立专属档案,逐一编号,一村一册,动态更新,明确管护责任主体。组建专业管护队伍,实行农田网格化管理,设置“一长三员”,负责日常巡查和维护。每逢收获季,迅速开展全域秸秆集中清运行动,将日常保洁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体系,确保沟渠整洁畅通。发动群众广泛参与,让群众成为管护主角,统筹“以电折水”资金和财政专项资金,试点探索农业保险模式,努力实现“大修靠保险、小修靠大户、管养靠水费”的良好局面。

郾城区农村沟渠连通整治工作不仅为农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,还为全省农田水利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。未来,郾城区将继续在水利建设路上砥砺前行,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有力的水利支撑。

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嘉琪

校对 王   培

统筹 周鹤琦

审读 李玉冰


版权声明:未经漯河日报书面正式授权,谢绝任何媒体、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、摘编漯河名城网原创稿件,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关注我们

    漯河发布客户端

    漯河名城网

    漯河日报抖音号

    漯河日报教育新闻部微信

    漯河日报快手号

    漯河日报人民号

    漯河日报社健康事业部微信

    漯河日报社微公益

   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微信

    漯河日报视频号

    漯河日报头条号

    漯河日报微博

    漯河日报微信

    漯河手机报微信

    漯河微地产

    漯河小城生活微信公众号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

京ICP证000000号

豫公网安备 41110302000005号

© 2002-2018 漯河名城网(www.lhrb.com.cn)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漯河名城网书面特别授权,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